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引进人才实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证》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3 01:29:16   浏览:888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引进人才实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证》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引进人才实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证》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

桂政发[2005]2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区直各委、办、厅、局:

  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引进人才实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证)制度暂行办法》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五年七月一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引进人才实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证》制度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吸引各类人才来广西工作或创业,给户籍不在工作地的各类人才提供工作和生活便利,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桂发[2004]14号)以及国家、自治区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具有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者特殊才能的国(境)内外人才,以不改变其户籍、国籍或不放弃外国永久(长期)居留权的形式在广西工作或创业的,可依据本办法申领《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证》(以下简称《居住证》)。

  《居住证》申领人必须遵守国家和本自治区的法律法规,无犯罪记录。

  第三条 地级市以上人事行政部门是办理《居住证》的审核机关,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和申领《居住证》的审核工作。

  地级市以上公安部门是《居住证》的管理机关,负责《居住证》的发放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条 自治区人事行政部门负责驻邕自治区直属、中央单位和在自治区人事行政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实行人事代理的单位、个人申领《居住证》的审核工作;符合条件的加盖“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证审核专用章”后到南宁市公安部门办理领证。

  各地级市人事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及驻本辖区自治区直属、中央单位、个人申领《居住证》的审核工作;地级市公安部门负责相应的发证及其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 《居住证》由自治区公安部门统一印制。《居住证》载明持有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国籍或地区、居住证编码、服务处所、居住地址、有效期、证号(中国居民身份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外国护照等有效证件号码)、签发日期等内容。《居住证》印有持证人小一寸彩色照片,加盖地级市公安部门“居住证专用章”。

  第六条 《居住证》有效期分为2年、5年,逾期自行失效。有效期满需续办的,须于期满30日前向审核机关提出申请,经地级市以上人事行政部门批准,可办理新证。

  第七条 《居住证》具有以下功能:

  (一)国内人才在广西居住、工作、创业的证明;

  (二)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在广西就业人才享受本办法第十一条优惠政策的证明;

  (三)办理社会保险等个人相关事务,查询相关信息;

  (四)记录持有人基本情况,居住地变动情况等人口管理所需的相关信息。

  第八条 申领《居住证》人员必须如实填写《居住证申请表》,由本人或用人单位向相应人事行政部门申请。申领《居住证》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人填写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证申请表》(一式3份);

  (二)聘用(劳动)合同书,或广西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外国(地区)、外埠在广西设立的非法人分支机构等出具的证明书;

  (三)申请人的身份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人员就业证》,证件照片3张;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执业资格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属具有特殊才能的,则应提供技能鉴定书或专利证书等有效证明或业绩证明材料;

  (四)我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出具的健康状况证明。

  用人单位为引进人才集体办理《居住证》的,需提供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或登记证书。

  已经在广西投资创业的申请人,应提交投资或者经营业绩的相关证明。

  已经入境的境外申请人,应提供合法的入境证明。

  第九条 审核机关自受理《居住证》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认定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开具核准通知书,申请人或用人单位凭核准通知书到当地公安部门办理《居住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发给申请人不予受理凭据。

  第十条 国内人才持有《居住证》,不需再办理《暂住证》。

  第十一条 《居住证》持有人享受下列待遇:

  (一)其子女在其居住地入托、入中小学就读,免收借读管理费;取得广西高中毕业学历的,可在广西报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执行广西籍考生升入高等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具体实施细则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二)在当地注册工商营业执照,以技术入股或投资等方式创办企业;

  (三)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或产品)和科技项目资助,参加科技项目竞标,申报科技成果奖励;

  (四)在广西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或考试、执业(职业)资格考试或鉴定、执业(职业)资格注册登记;办理人事档案托管等人事代理业务;

  (五)经有管理权限的部门批准,以短期聘用、项目聘用等方式,接受行政机关的聘用;

  (六)列入当地政府资助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参加有关人才、专家奖励项目的评选;

  (七)在当地办理机动车登记和申领驾驶证;

  (八)国(境)外人员持税务凭证及相关证明材料,到外汇管理机关指定的银行,将其在广西期间合法取得的人民币收入兑换成外汇,汇出境外;

  (九)参加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等各种社会保险;

  (十)符合条件的可在当地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

  (十一)在金融、通讯、互联网络等各项社会服务方面与当地户籍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第十二条 《居住证》由本人携带,如有遗失,应当及时登报声明并向审核机关报告。申请补发时,须提供用人单位出具的遗失证明或登报证明。

  第十三条 各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要严格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办理《居住证》。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骗取《居住证》的,视情节轻重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居住证》持有人的各项待遇,为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对损害《居住证》持有人合法权益的,要及时纠正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五条 办理《居住证》所需经费列入相应行政机关的预算,由各级财政予以核拨。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市级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市级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市府办发〔2004〕116号



   

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
  《六盘水市市级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4年7月14日市人民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四年八月十二日



六盘水市市级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专业化,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是指按照规定的程序,委托具有相应项目管理能力的单位对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进行专业化管理的制度。
  第三条 政府性投资在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建设单位不具备项目管理能力的市级建设项目,原则上应实行代建制。
  第四条 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单位资格,由市建设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审计局、市监察局等部门组成审查委员会审查认定。
  第五条 一般建设项目,由项目业主招标确定代建单位,项目业主未成立的,由项目主管部门招标确定代建单位;特殊建设项目,由市政府或市政府委托市发改委指定代建单位。
  第六条 建设项目代建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具有同类工程相关的技术人员;
  (三)具有和建设项目相适应的建设管理能力;
  (四)具有和建设项目管理相适应的资金实力。
  第七条 实行代建制的建设项目,市发改委在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时予以明确。
  第八条 代建项目实行合同管理。代建单位确定后,项目业主与代建单位须签订规范的建设项目委托代建合同,明确相关事宜。代建合同报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和项目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代建工作可从初步设计及概算批准后开始,对建设实施阶段实行代建;也可从前期工作阶段开始,实行全过程代建。
  
    第二章 代建单位的职责
  第十条 实行建设实施阶段代建的项目,代建单位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及概算,在代建期间,受项目业主委托行使代建项目的建设管理职责。
  (一)核查施工图设计、工程预算、施工组织方案等;
  (二)办理招投标、建设、消防等手续;
  (三)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完成施工图设计、监理、施工、安装、材料和设备采购的招标工作及合同谈判,经项目业主同意后签订合同;
  (四)承担工程建设质量、进度、投资及合同的管理,协调和监督参建单位的工作,对工程质量负责;
  (五)做好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并报请有关部门验收,收集、整理、移交项目各类档案资料,协助办理产权登记;
  (六)每月向项目业主、市发改委、市财政局、项目主管部门报送相关报表;
  (七)承接项目业主委托与代建项目有关的其他工作。
  第十一条 实行全过程代建的项目,代建单位除履行第十条规定的职责外,还需履行以下职责:
  (一)受项目业主委托开展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等项目前期工作,并协助项目业主办理审批手续;
  (二)协助项目业主办理规划、土地、环保等手续;
  (三)负责征地拆迁有关工作。
  第十二条 代建单位不得在自己代理建设管理的项目中,承担勘查、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监理、施工等工作。
 
    第三章 项目业主的职责
  第十三条 项目业主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提出项目建设规模、建设性质、建设标准和使用功能;
  (二)前期工作阶段未委托代理的,要负责开展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的编制和报批工作,办理规划、土地、环保等手续,负责征地拆迁等工作;
  (三)向代建单位提供相关资料,并协助办理有关手续。
  (四)负责建设资金的筹措,并根据合同约定向代建单位办理工程款拨付的相关手续;
  (五)监督代建单位的工作,但不得直接干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的工作;
  (六)参与审查工程设计、招投标和竣工验收等工作;
  (七)审核代建单位与各参建单位签订的合同;
  (八)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九)代建合同中约定的应由项目业主负责的其他事项。
 
    第四章 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
  第十四条 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一)市发改委负责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进行审批,安排投资计划,对建设项目进行稽查和检查,牵头或委托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
  (二)市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拨付,并对资金使用情况实施监督管理,对代建单位编制的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进行评审和审批。
  (三)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等部门对本行业的建设项目按有关规定进行监督管理。
  (四)市审计局依法对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概预算执行情况和竣工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五)市监察局依法对代建工作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实施行政监察。
  (六)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实施或参与监督管理。
 
    第五章 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代建单位依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及工程概算、招标方案,依法开展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并将招标投标结果报市发改委、市监察局、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业主备案。
  第十六条 代建合同签订后,代建单位应提供工程投资概算
5-10%的履约保函,具体金额在签订委托代建合同时予以明确。
  第十七条 代建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投资概算进行建设管理,严禁在施工过程中以洽商或者补签协议等方式变更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和总投资。
  第十八条 项目概算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代建单位提出,经项目业主同意,并报原审批部门批准后可作调整:
  (一)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自然灾害;
  (二)国家重大政策调整;
  (三)受地质条件影响,勘查结果有重大变化;
  (四)重大设计变更。
  第十九条 代建项目验收合格后,代建单位将工程档案、财务档案及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并移交项目业主和相关部门。
  第二十条 项目代建单位确定后,不得擅自变更。
 
    第六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一条 市发改委下达项目投资计划后,属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由项目业主按工程进度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市财政局按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拨付;属政府贷款的资金,由项目业主按工程进度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和市财政局审定后支付。
  第二十二条 代建项目投资属项目业主自筹的部分,自筹资金必须按承诺及时足额到位,并按计划拨入工程资金专户。
  第二十三条 代建业务费最高不得超过批准的建设单位管理费总额,其中,建设实施阶段代建业务费最高不超过代建业务费总额的75%。
 
    第七章 奖 惩
  第二十四条 代建单位委托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单位资质不符合要求,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内容和深度达不到要求,项目业主不予支付相关费用,所造成的后果由代建单位负责。
  第二十五条 代建单位未能完全履行建设项目委托代建合同,擅自变更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致使工期延长、投资增加或工程质量不合格,除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外,所造成的损失或投资增加额由代建单位承担。
  第二十六条 代建单位违反规定,有关部门要依法进行查处,项目业主可中止执行代建合同,由此造成的损失由代建单位赔偿。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将其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在市级媒体予以公布,3年内不得在我市代建项目。
  第二十七条 项目建成竣工验收,财务决算审核批准后,项目概算投资有节余(基本预备费除外),其中政府投资节余部分的70%上缴市财政,30%奖励给代建单位。其它投资节余部份,奖励比例由项目业主和代建单位在代建合同中约定。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发改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十条 各县、特区、区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的通知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的通知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铜陵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一年九月十六日






铜陵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完善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保障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根据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所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城乡低保),是指对持有铜陵户口并长期居住本地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我市城乡低保标准的贫困居民给予差额补助的救助制度。

第三条 实施城乡低保制度,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一)属地管理;

(二)保障最基本生活需求;

(三)政府救助与家庭赡养、抚(扶)养、社会帮扶、劳动自救相结合;

(四)公开、公平、公正;

(五)应保尽保、分类施保。

第四条 市民政部门负责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铜陵县社会保障局、各区民政局、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审批机关)负责辖区内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和实施工作。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安、住房城建、卫生、物价、农业、统计、审计、监察、残联、工商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审批机关负责辖区内城乡低保的管理审批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负责辖区内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请受理、调查核实、张榜公布、民主评议、汇总上报等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社区、村委会积极配合做好城乡低保的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政策宣传等工作。 



第二章 保障范围和标准



第六条 凡居住在我市行政区域内,持有我市城乡居民户口,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纯收入低于我市城乡低保标准的城乡困难居民,均可申请享受城乡低保待遇。新登记为我市常住户口的居民,2年内不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七条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指家庭中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或者抚养关系的人员。主要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岳父母或公婆)、配偶、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他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或抚养义务关系的人员(含已迁往学校的大中专在校学生和服现役义务兵)。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城乡低保待遇:

(一)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不提供真实情况、不配合或拒绝导致家庭收入无法核查的;

(二)有劳动能力,经有关部门或单位介绍,无正当理由两次拒绝就业的;

(三)外地来我市就读的在校学生;

(四)户口在本市,实际在外地居住1年以上的;

(五)雇佣他人为家庭从事各种经营性活动的;

(六)有能力承包土地、山场、水面,但不种植、经营、养殖的;

(七)家庭中拥有汽车(包括农用三轮车、正三轮运营摩托车)或两套以上或非征迁等原因扩大住房面积或购置商品房或新建住房以及对住宅进行高档装修;

(八)有高值收藏或持有股票等有价资产;

(九)子女上学高额择校或对子女大额投资进行专业培养的;

(十)家庭水、电、气、通讯费月支出明显超出其消费能力的;

(十一)无正当理由连续3个月未领取城乡低保金的;

(十二)到期未进行续保申请登记的;

(十三)因赌博、吸毒等违法行为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且尚未改正的;

(十四)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两次拒绝参加社区公益性劳动的;

(十五)其他经审批机关认定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第九条 建立和完善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采用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恩格尔系数法或消费支出比例法等办法,综合考虑物价上涨指数、最低工资标准等因素,确定低保标准和动态补贴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市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农业、物价等部门测算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统计、物价部门做好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测算,定期开展抽样调查,准确掌握低保家庭实际生活状况,为提高补助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第十条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数额按照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之间的差额确定。



第三章 家庭收入的核算



第十一条 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合法所得的各种货币和实物收入的总和。

(一)应核实并计入的家庭收入的项目包括:

1.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和各类劳动收入;

2.养老金、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老年人生活津贴、遗属生活补助费;

3.一次性安置费、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偿(助)费;

4.储蓄存款及利息,有价证券及红利收入;

5.特许权使用收入、租赁收入、接受的馈赠和继承的遗产;

6.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

7.从事农业、林业、养殖业及第三产业,扣除必要成本后的收入;

8.村(组)集体经济分配的收入;

9.因土地房屋征迁其他原因所获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中,扣除房屋重建及简单装修费用等必要支出之后的收入;

10.经县级以上审批机关认定,其他应计入的家庭收入。

(二)不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包括:

1.义务兵家属优待金、优抚对象和见义勇为人员享受的各类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保健费及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突出贡献,政府给予的一次性奖励金和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退休后享受的荣誉津贴;

2.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

3.因工(公)负伤人员的工伤医疗费、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残疾辅助器具费;

4.在校学生获得的奖学金、助学金、生活津贴、困难补助等;

5.计划生育扶持奖励金、独生子女费;

6.住房公积金、廉租住房补贴;

7.丧葬费;

8.政府、社会或个人给予的各类救助金;

9.经县级以上审批机关认定其他不应计入的家庭收入。

第十二条 初次申请城乡低保待遇的家庭,应根据其申请前6个月的家庭平均收入确定其家庭收入标准;对已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进行动态管理核查时,应根据其此前3个月的家庭平均收入核定。

第十三条 核实家庭收入可采取下列办法进行:

(一)个人申报。申请人如实填写家庭收入情况和家庭实际生活状况,必要时经审批机关对申请人进行相应的调查。

(二)入户调查。入户核实家庭收入情况和吃、穿、住、用等实际生活状况。

(三)单位、邻里走访。通过走访社区、向申请人所在单位了解其收入和实际生活情况。

(四)信函索证。对不便走访的单位和有关人员,通过信函索取有关证明材料。

(五)消费调查。对申请人家庭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以便更全面了解其真实的生活状况。

(六)社区评议或听证。由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组织“低保评议小组”,对申请人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状况进行评定;必要时召开听证会,对申请人家庭能否享受低保进行听证。

(七)行业评估。对家庭中有自谋职业且有相对稳定收入的人员,在其收入无法准确核定时,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劳动力市场部分职位(工种)工资指导价位核定。

(八)家庭收入比对。对凡申请享受城乡低保的家庭,依据《铜陵市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核对暂行办法》(铜政办〔2010〕72号)相关规定,进行比对。

第十四条 家庭收入核算办法:

(一)在职人员按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的总和计算收入;其中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县级以上(含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用人单位补发与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并支付赔偿金。因所在单位长期亏损、停产、半停产,已经连续6个月未领到或未足额领到,且不可能再予以补发的各类应得待遇,经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核定并出具证明后,可以按照实际收入计算。

(二)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按原单位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的实际数额计算收入。

(三)职工遗属,按市政府规定的当年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计算收入。

(四)从事相对固定职业的,按实际收入计算;无法提供收入证明的,应根据其工作岗位和工种,比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布的劳动力市场部分职位(工种)工资指导价位“中位数”或“低位数”计算,对指导价位未涉及的职位(工种),应比照其辖区内行业平均收入计算,最低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五)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按用工单位出具的证明计算,无法证明的按务工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从事个体经营,计算经营性收入考虑地段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核算由低保评议小组参照《铜陵市申请城乡低保家庭收入核算办法(试行)》中相关条款,进行民主评议。

(六)在法定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从事非固定职业的城乡居民(在全日制高等院校或普通高中、职中就读和服兵役者除外,下同),难以准确核定其收入、且无法证明的,月收入按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七)对于子女未成年的单亲家庭,可以不受就业年龄的限制,据实核算收入;无法核算的,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核算。

(八)在就业年龄内因病或因公(工)致残,丧失全部或大部分劳动能力的,出具二级以上医院证明或经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鉴定,按实际收入计算。

第十五条 赡养费、扶养费和抚养费(以下简称供养费)的计算方法:

(一)供养人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我市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的,按以下公式核定。即供养费=[供养人家庭月总收入—当年最低工资标准(农村的按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供养人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数]÷分居的被供养人总数。

(二)被供养人与供养人之间有供养协议、裁决或判决的,按协议、裁决或判决确定的供养费计算被供养人的供养费。

(三)供养人为低收入家庭的,视为无供养能力。

第十六条 职工因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所领取的生活补助费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在申请低保时,其家庭收入的计算方法应从领取的经济补偿金中扣除从解除劳动关系之日到法定退休年龄期间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结余部分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家庭人口计算分摊月数,在分摊的月数内,该家庭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如果补偿的结余部分为负数或零的,则一次性经济补偿金不再计入家庭收入。

计算方法:

(一)距法定退休年龄内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距法定退休年限×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时的工资标准×征收社会保险费比例×12个(月);

(二)经济补偿金结余部分=一次性经济补偿金—距法定退休年龄内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三)经济补偿金结余部分应分摊的月数=经济补偿金的结余部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家庭人口数)。

第十七条 因城乡土地房屋征迁领取的一次性土地、房屋征迁补偿费,扣除确需购买安置住房(面积不超过本市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下同)或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部分,其结余部分按低保标准和家庭人口计算分摊的月数,计入家庭收入,在分摊的月数内,该户不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领取一次性土地、房屋征迁补偿费的家庭,在分摊月数内,因病、因灾等特殊情况将一次性领取的补偿费提前用完,生活确有困难的,可申请享受城乡低保待遇。

第十八条 相关特殊人员的收入核定。

(一)重点优抚对象中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在乡伤残军人和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其供养费不计入家庭收入。

(二)对于就业年龄内持有《残疾人证》,属于肢残(三级、四级)、聋哑、智力残疾(三级、四级)或视力残疾(三级、四级)的,按实际收入核算,无法准确核定的按当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50%核算收入。

(三)现役义务兵、子女在大中专院校就读的家庭申请城乡低保时,现役义务兵或学生本人可视为家庭抚养成员。

(四)无收入来源的已婚妇女产后2年内,不核定其个人收入。

(五)成年子女未单独立户与父母同住的,父母收入不纳入其家庭收入计算。



第四章 申请、审核、审批程序



第十九条 申请享受城乡低保待遇,按属地管理原则,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提出申请并填写《铜陵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批表》。申请人必须向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如实提供下列材料:低保申请书、居民户口簿、身份证、就业登记证、退休证、就业状况证明、收入状况证明、劳动能力状况证明、养老保险证明、失业保险证明以及审批机关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等。其中:家庭成员中有患重病或残疾的,应提供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证明或《残疾人证》;在职职工连续6个月以上未领到或未足额领到工资或基本生活费的,须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相关证明。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居民申请城乡低保待遇,由其监护人或社区、村委会的低保工作人员协助办理申请手续。

人户分离家庭申请低保情况的处理:

(一)对因无住房与父母、亲属在同一户籍的困难家庭,在出具相应的户籍证明后,可单独申请城乡低保。

(二)户籍地和实际居住地在同一区(县)内不同乡镇、社区,且在实际居住地稳定居住的人户分离家庭,可向居住地提出申请;因婚嫁到农村社区的按农村低保进行申请和管理。

(三)户籍地和实际居住地不在同一区(县)内的人户分离家庭,向户籍地办事处或社区提出申请,实际居住地办事处或社区负责入户调查和日常管理,并向申请人户籍地办事处或社区提供有关调查情况和证明材料。

(四)具有本市户籍,但实际长期居住在外地,且超过1年未办理户籍迁移手续的人员应停发低保金。

第二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自收到低保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民主评议或举行听证、公示和上报等工作(农村低保申请对象和人户分离的,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30个工作日)。对公示结果有异议的,应再次调查核实并重新公示。

第二十一条 审批机关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工作。对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委托社区张榜公示审批结果。公示期满后,按照保障类别,填发《安徽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和告知单;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民主评议或听证制度。乡镇、办事处(大社区)应成立低保审核小组、低保评议小组、低保监督小组。低保监督小组人员和低保评议小组、低保审核小组人员原则上不交叉。

听证对象为:新申请低保的家庭;经调查发现已不符合低保条件而正在享受低保待遇的(主动退保对象除外);有群众举报反映家庭收入变化好转,但又暂时无法核实清楚的低保对象。听证会由听证对象所在的社区居委会或者村委会组织、管理、实施,听证结果作为低保审批的初审结果。原则上,听证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其中申请享受农村低保一类保障的对象适时开展听证。



第五章 管理与制度建设



第二十三条 建立保障对象分类管理制度。根据城乡低保对象的年龄、健康状况、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居住城镇的分成A、B、C三类;农村户籍的分成一、二、三、四档,实行动态管理。

A类家庭:城镇“三无”对象(无劳动能力,无赡养、抚养和扶养人,无经济来源)、重点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员以及患大病且常年卧床不起,住院费、医疗费开支巨大的家庭或成员。对此类家庭和人员按年审核。

B类家庭:主要成员属于“4050”人员且未就业,生活存在特殊困难,短期内脱困无望的家庭;子女未成年的单亲家庭和子女就读大中专院校的家庭。对此类家庭和人员按半年审核。

C类家庭:因灾、因病等特殊情况而遭遇生活困难的家庭;家庭成员具备劳动能力和再就业条件,但因下岗、失业等其它原因造成家庭生活暂时困难或家庭生活困难相对较小的家庭和人员。对此类家庭和人员按半年审核。

农村低保对象按照“分类管理、就近靠档、按档施保”的原则。

一档救助:自身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无经济来源和无赡养、抚养、扶养人的家庭。

二档救助:重度残疾人、患重特大疾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

三档救助:老、弱和一般病、残及单亲家庭。

四档救助:因病、因灾等原因造成临时生活困难的家庭。对一档、二档对象一般每年审核一次;三、四档对象按半年审核。

第二十四条 家庭生活确有困难,且无经济来源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其本人可单独申请低保。重残人员指:(一)视力残疾中的一级盲、二级盲;(二)智力残疾中的一级、二级;(三)肢体残疾中的一级、二级;(四)精神残疾中的一、二级。

第二十五条 困难企业退休的或没有工作单位的重病人员,符合《铜陵市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试行办法》规定的条件,且在政策规定用药范围内,住院当年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较大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年总收入减去重病人员个人负担医疗费后,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我市城乡低保标准,可纳入C类低保对象管理。

第二十六条 对符合《关于对城乡低保对象实施分类施保的通知》(铜保〔2004〕2号)规定的特殊困难对象,适当提高其补差水平。对城乡低保家庭中16周岁以下独生子女户和二女户每月增发低保金10元。

第二十七条 保障对象在享受低保期间,应当及时通过社区、村委会向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申报收入和家庭成员变化情况。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应及时核实情况,办理延续、提高、降低或终止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手续。

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一)生活困难的艾滋病人及感染者家庭,按我市低保标准全额享受。

(二)具有本市户籍的未就业的大中专应届毕业生,自毕业后6个月内视为家庭抚养人口,符合条件的家庭可享受城乡低保;低保家庭大中专毕业生每3个月审核一次,保障时间最长不超过6个月。

(三)两劳释放人员,由其本人持释放证明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申请,符合低保条件的,办理低保。不符合低保条件的,按临时救助政策给予必要的生活救助。

第二十八条 建立和完善“低保诚信机制”。凡申请城乡低保的家庭,申报时必须作出书面诚信声明或承诺,保证自己填写的家庭收入及家庭状况的内容真实、详尽,无虚假、隐瞒行为,并积极配合低保管理部门进行家庭收入调查。

第二十九条 建立和完善“低保渐退帮扶机制”。城市低保家庭实现就业后,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城市低保标准,可按原低保金补差金额享受3个月的“渐退帮扶”生活保障,3个月后按实际收入核算家庭收入,高于低保标准的取消低保待遇。

第三十条 建立和完善“低保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对就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员,加强就业扶持政策宣传,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主动性,有针对性地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就业援助、政策咨询、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服务,促进就业。

第三十一条 建立和完善低保档案管理制度。审批机关、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社区、村(居)委会应当建立和完善保障对象资料档案,实行一户一档,编号管理。资料档案包括:申请书、申请人及家庭成员收入状况证明、低保评议小组入户调查和民主评议(听证会)记录、城乡低保对象申请审批表、居民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审批机关要求提供的其它相关材料。

第三十二条 建立和完善信息联网制度。各级低保工作机构应配备专用计算机,使用全市统一的社会救助平台系统,及时、准确地录入并更新维护好信息数据,实现城乡低保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和资源共享。

第三十三条 建立和完善低保对象公益劳动制度。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应积极参加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和社区、村(居)委会组织的公益性劳动。



第六章 资金的筹集与管理



第三十四条 审批机关每年年底前根据本年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情况,提出下一年度用款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报政府批准后列入财政预算。所需配套资金,纳入低保专户,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当年结余款结转下年度使用。财政部门按照核定的支出预算按季拨付,保证使用。城乡低保所需资金除省拨城乡低保资金以外,由市、县(区)财政按比例分担。

第三十五条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捐赠、资助,由审批机关负责接受,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用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

第三十六条 城乡低保资金通过金融机构按月实行社会化发放。

第七章 行政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城乡低保工作人员应依法办事,接受社会监督,不得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条件的低保申请不予审批或拖延签署初审、审核、审批意见;

(二)违反规定为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办理享受低保待遇;

(三)贪污、挪用、扣押、拖延发放低保金;

(四)低保工作中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十八条 对采取虚报、隐瞒家庭收入、伪造证明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骗取城乡低保待遇的居民,情节轻微的,由审批机关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并追回冒领的低保金。

第三十九条 城乡居民申请享受低保超过规定时限未得到答复,或对审批机关做出的不批准享受以及降低、终止保障待遇的决定不服的,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城乡低保工作,落实工作人员和必需的工作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

第四十一条 本操作规程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操作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铜陵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铜陵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规程》、《铜陵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试行)》同时废止。